2021年,蓝图信息在三维仿真建模、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调查监测、工程测量及海洋测绘等领域实施了诸多项目,提供空间数据实时采集、高效处理、深度分析和智慧应用为一体的全流程测绘地理信息解决方案。通过盘点年度项目案例,不断夯实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升、优化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三维仿真建模
①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三维建模——重构城市空间 赋能珠西城市客厅高效管理
珠西枢纽新城被誉为“珠西城市客厅”,将建设成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中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针对该项目航片数量多、弱纹理面积大、分辨率要求高和工期紧张的特点,蓝图信息使用高精度、高效率的天势五目倾斜摄影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智能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以及水面约束算法等前沿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完成了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建(构)筑物、城市部件等的数字重建。
项目成果充分还原了当地自然资源格局与城市风貌,为资源空间一张图管理、资源用途精细化管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模拟推演等自然资源规划管理插上了“智能化之翼”。随着“珠西枢纽新城”的深入推进,应用成效将在不动产登记、城市建设管理、旅游等方面逐步显现。
天势五目倾斜摄影相机和天势航测助手软件
新会区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实景三维模型
②机场工作区实景三维系统建设及监测服务——精准把脉机场管理 全方位服务“智慧白云”
为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助力白云机场工作区创新管理与运营模式,蓝图信息承接了该机场工作区实景三维系统及监测平台建设项目。由于禁飞区等作业条件限制,项目使用基于SLAM/GNSS定位技术的架站式和背包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多源点云数据,并结合地面相机设备采集建筑物纹理,真实反映了机场内管理要素实体的外观、位置、高度、面积、使用状态等信息,实现资产状态信息管理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同时,以三维模型为数据基底,设计并构建三维可视化监测平台,实现工作区“规建管运”一体化。
项目成果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实现了白云机场的资产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可视化,并且融合城市动态等物联网感知数据,为“智慧白云”建设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深层次的地理信息服务。
地面静态和背包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
广州白云机场工作区三维模型构建
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调查监测
①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多技术融合精准确权 因地制宜探索解决方案
蓝图信息先后承担广东、湖南、广西、海南、山西等省、自治区在内的近四十个市、县级“房地一体”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分步实施、逐步覆盖”的原则,探索出一系列适合不同调查精度和作业方法的解决方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借助不同的测量技术进行权属调查,充分发挥了实景三维建模、倾斜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GNSS/RTK测量等关键技术的优势:利用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多视影像;利用激光雷达测量和GNSS/RTK测量提高数据源精度;利用分布式超大规模空三算法进行大场景网格模型构网,完成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
同时,基于精细化三维模型,借助建筑物立面完成房屋平面图绘制,极大地提高了“房地一体”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有助于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和统一登记。
“房地一体”镇级动员会
“房地一体”实景三维模型和立体测图
“房地一体”立体线划图采集
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技术服务——“天空地”立体监测“两违”动态巡查和预警
在西南街道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第三方巡查及技术服务项目中,针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测不及时等问题,蓝图信息利用研发的全自动天合无人值守智能机库进行智能航空摄影,通过360度无死角巡查技术获取不同时期的影像,借助机器识别智能算法,辅助人工巡查技术,识别和提取建筑物高度、面积的变化特征,并与空间规划目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地图标识用地边界和违法用地位置,进一步使用超像素分割方法提取违法图斑,可快速、全面地完成城镇建成区以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动态巡查和预警。
项目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涉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信息,达到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无死角的“精确打击”效果,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日常“两违”处置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基于“天空地”一体立体网络监测技术也在广州白云、珠海横琴、云浮云城等多个地方的卫片执法项目得到广泛应用。
天合无人值守智能机库
西南街道巡查轨迹和航拍成果
③黔西南州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依托全产业链技术,灾害整治全链条解决方案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覆盖的灾害种类多、涉及部门多、成果形式多、任务综合性极强,在黔西南州第一次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中,蓝图信息依托全产业链的服务优势,从前期工作策划,到测绘调查,再到平台建设,形成了灾害整治全链条的服务方案。项目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建立困难区域高精度三维模型,辅助快速判别调查区域高度等属性信息;结合历史灾害调查工作成果,采取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调查形式,构建了一整套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灾情调查数据体系;利用自主研发的应急管理平台,结合灾害普查底数底图,对全域灾害易发区实现信息化预警、监测和分析;基于丰富的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经验,在全域综合整治方案中叠加灾害普查数据,提前谋划将灾害易发区防灾减灾纳入综合整治计划中。
项目为摸清黔西南州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州各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了数据依据。
开展工作培训会议和外业数据实地审核
数据完成质检并上报至省级
④年度变更调查、地理国情监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摸清真实自然资源底数,保障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为查清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状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自然资源配置,及时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蓝图信息在年度变更调查、地理国情监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孜孜不倦。
蓝图信息拥有丰富的调查监测评价及数据整合建库经验,承接了贵州省、贺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普宁市、廉江市、揭西县等数十个省、市、县(市、区)的年度变更调查、地理国情监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项目,全面查清了各类自然资源体投射在地表的分布范围与位置、面积数量、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基本情况并建立调查数据库,为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基础数据。
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核实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图和要素采集
三、工程测量
①城镇开发边界内1:500地形图更新——增效提质地形测绘 图库一体保障用地管理
在武冈市城镇开发边界内1:500数字化测图项目中,蓝图信息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建模等新技术,使用研发的天势五目倾斜摄影相机获取该市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高精度影像,完成三维实景模型建模。采用实景三维裸眼测图场景,精准、高效、智能地开展测图,先内业判读、采编地形要素,再将采集的DLG输出,具备采编一体、图库一体、实时拓扑联动编辑等特点。针对地物遮挡造成模型局部变形、模糊而导致难以准确采集的地物,辅以外业调绘和补测,运用地理空间综合处理技术完成符号化和非符号化数据采集与完善。
项目基于实景三维关键技术完成1:500地形图要素提取,相比传统二维立体测图,实景三维模型测图后的调绘工作量大大减少,有效避免了传统作业方式强度大、效率低、周期长和重复测量等弊端。项目推进了武冈市1:500地形图更新与汇交工作,加快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确权登记、用地审批等业务挂钩,保障了城市用地的精细化管理。
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测量
1:500地形图和实景三维模型
②抽水蓄能电站地形测量与勘测定界——克服800米高差开展作业,服务广东电网建设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承担着广东省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的重任,蓝图信息负责该电站地形测量及勘测定界工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阳江市八甲山,测区属高山地形,植被茂密,地面高差达到800米以上,部分界桩点位于悬崖峭壁,给土地权属人现场指界、部分界桩埋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蓝图信息克服重重困难,高标准严要求顺利完成控制点测量、1:500地形图测量、征地界桩测设与界桩埋设、勘测定界报告制作、用地报批等工作,并利用已有权属调查资料,转绘到测区高清影像图上,供土地权属人现场指界、确认。
项目成果可用于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用地审批、施工建设等方面,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对确保广东电网和联网系统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现场作业图
四、海洋测绘
①海上风电场国家级示范项目机位扫测——精准勘测海底地质地形,保障风电机组吊装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是由南方电网牵头建设的国家级示范项目。在该海上风电场筒型基础专项工程机位扫测项目中,由于项目工作区域离岸约25公里,技术人员利用单波束探测、侧扫声呐以及浅地层探测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完成1:500水下地形测量,浅地层探测测线,侧扫声呐测线等工作,为后续风机机组吊装提供了准确的水深、地质及地形地貌等基础数据。
同时通过高频率浅剖对测区浅地层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了解浅地层断裂构造的分布、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海底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情况,结合测量区域水深数据等信息,分析该区域环境是否满足工程要求,为以后进行相关工程决策提供真实准确、规范统一的成果资料。
项目成果可广泛运用于航道建设、管道检测等近海工程,以及海沙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冷泉探测等资源调查,为航海、海洋管理、海洋开发建设、国防建设和海洋保护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现场作业图
测深声纳图像和海底地形图
②年度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技术服务——加强影响调查评估,提升预报与灾害防治水平
汕尾市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和评估项目,需要调查和采集的信息内容广泛、类型较多,时效性、连续性要求均较高,但基础信息匮乏。经综合考虑,采用无人机航拍、RTK测量技术对海岸侵蚀重点开展了连续监测,对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取样;基于三维制图技术对年度海水入侵、风暴潮、滨海生态系统、堤防现状等影响海平面变化因素的信息进行调查,系统分析评估并预测海平面变化的诱因及影响。同时,充分发挥在海洋地质及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主动谋划应对海洋气候变化与沿海防灾减灾,突出公益担当,主动服务地方。
项目完成了汕尾市海平面上升情况的调查与评估,对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灾害进行了预测,为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及重点防御区划定等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成果,而且也为沿海地区生态修复、涉海工程建设和海堤防护等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监测站点和红海湾堤防工程海堤位置分布
红海湾堤防防护工程现场观测